儒家

《论语》中的弟子群像与儒家伦理的奠基

翻开《论语》,字里行间不仅跃动着孔子“仁者爱人”的温厚与“克己复礼”的坚守,更矗立着一群鲜活的弟子形象。他们或敏而好学,或勇于任事,或善于思辨,在与孔子的问答切磋中,既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接受者,更是其早期传播与实践的载体。正是这些弟子对“仁”与“礼”的践行与传承

伦理 孔子 儒家 论语 汉字文化圈 2025-10-17 07:38  3

儒家文化能代表中国文化吗?

这个问题,历经百年争论,仍然引发热烈讨论。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华文化的“走出去”成为国家战略核心,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否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答案远比表面复杂,深藏着文化认同、历史传承与现代转型的多重博弈。

中国文化 代表 儒家 儒学 儒家思想 2025-10-16 10:14  3

我与中国的学术之缘|安乐哲:儒家价值观告诉我们,没有哪一方能独自解决全球性问题

10月14日,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在上海开幕。为提炼世界中国学作为历史中国之学与当代中国之学的世界意义与时代价值,环球时报“海外看中国”工作室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图书馆、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北京语言大学,推出“我与中国的学术之缘”系列访谈。

学术 价值观 儒家 中国哲学 安乐哲 2025-10-15 10:03  4

儒家、迭家(戴欣明创立《迭学》,即迭家),两种“仁”的逻辑分野——从“伦理本位”到“用本位”,戴欣明同样以“仁”为根基,却以“用”为逻辑主线

儒家、迭家(戴欣明创立《迭学》,即迭家),两种“仁”的逻辑分野——从“伦理本位”到“用本位”,戴欣明同样以“仁”为根基,却以“用”为逻辑主线、“真即权”为核心准则——“真”指对事物本质(如文化基因、人性需求、产业规律)的通透认知。

逻辑 儒家 分野 戴欣明 伦理本位 2025-10-14 18:45  4

儒家的“虚伪”与时代的文明发展

当我们谈论儒家的“虚伪”时,常常伴随着一种现代人的优越感。我们指责“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伪君子,批判礼教“吃人”的本质,并将近代中国的积弱部分归咎于儒家思想的僵化与保守。然而,将儒家简单地标签为“虚伪”并加以否定,无异于将婴儿与洗澡水一同倒掉。要理

发展 祛魅 儒家 儒家思想 仁政 2025-10-13 15:06  4

孔了:奠定中华文化的灵魂之光,照耀未来的灯塔

中华民族拥有源远流长、璀璨夺目的文化传统,而在这浩如烟海的文化宝藏中,儒家思想无疑是最核心、最具影响力的精神支柱。孔子,这位被尊崇为“至圣先师”的伟大思想家,不仅塑造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伦理、社会风尚和教育理念,更以其深邃的智慧影响着整个东亚乃至全球。本文将带你

灵魂 灯塔 中华文化 孔子 儒家 2025-10-13 06:38  4

传统家训的思想史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家训以家族为单位传递道德规范、治家理念、处世智慧等,是圣贤经典的世俗化、实践化、生活化载体。家训的主旨在确保子孙繁荣、家道长远,但家训不仅是针对子孙的“家教”,而且是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世范”,体现了民间的思想价值取向,对基层社会运

伦理 儒家 为仁 思想史 庞氏家训 2025-10-13 02:58  4

中国历史互鉴:藏在千年文明里的“创新密码”

从《尚书》里“不可不监于有夏,不可不监于有殷”的郑重告诫,到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明确追求,中国历史从来不是一串孤立的朝代年号,而是一条在借鉴中成长、在传承中突破的鲜活长河。古代政治家们总说“以古为镜”,这面镜子照见的不只是前朝的兴

历史 创新 中国历史 儒家 秦朝 2025-10-13 02:32  4

中华文明的根基到底是什么

中华文明的根基首先体现为地理环境与文明形态的多维耦合。黄河的周期性泛滥催生了最早的集体治水工程,如大禹治水,这种地理特性塑造了中华文明集体优先的基因编码。长江流域的稻作文明则培育了精耕细作的生存智慧。青藏高原与太平洋构成的半封闭地理空间,既避免了古埃及、两河文

中华文明 儒家 道统 法统 dos命令 2025-10-12 11:35  4

明末的那个什么萌芽,注定了就不会有开花结果的那一天

现在网络上动辄能看到一个顶扯淡的奇谈怪论,就是如果明朝不亡,凭着那些什么西学东渐、什么南徐北王,甚至赵士祯都搞出了加特林(迅雷铳)……尤其是在江南地区已经出现了那个什么萌芽,所以工业革命到底从哪儿兴起还真不好说。没准到时候就不是英国佬开着坚船利炮来给我们制造百

明朝 宋朝 儒家 zz 士大夫 2025-10-10 13:58  1

为什么每个朝代都推崇儒家思想?背后隐藏着“古董级”智慧

说到中国古代的“国粹”,不得不提的就是那位“儒家思想大师”——孔子。几千年来,无论朝代更替,风云变幻,儒家思想像一条隐形的“精神主线”一样,始终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不灭的光芒。有人说,儒家就像是古代的“家庭教科书”,讲究“仁义礼智信”,强调“孝悌忠信”,让

古董 朝代 儒家 儒家思想 仁义礼智信 2025-10-06 14:35  5

秦始皇:焚书坑儒背后的统一与争议

提起秦始皇,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暴君”二字。无论是“焚书坑儒”还是“兵马俑”,都成为他历史形象中不可磨灭的印记。然而,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统治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与历史影响。他的“焚书坑儒”事件,既反映了他巩固统治的决心,也引发了后世广泛的争

中国历史 秦国 战国 秦始皇 儒家 2025-10-05 05:27  5

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究【第六章 儒家心理学思想】

本卷旨在系统梳理并深度阐释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方法论宝库。与西方心理学强调标准化、技术化的干预方法不同,中国心理学的方法论深深植根于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与生命实践,呈现出“知行合一”、“体用不二”的鲜明特色。这些方法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技术”,更是提升生命境界

研究 自主 心理学 儒家 论语 2025-10-04 20:55  5

朱光潜:乐的精神与礼的精神——儒家思想系统的基础

儒家论学问,素重“知类通达”;“豁然贯通”,用流行语来说,他们很注重学术思想要有一贯的系统。他们讨探的范围极广,从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政治学,以至于宇宙哲学与宗教哲学,群经群子都常约略涉及。他们所常提到的观念很多,如忠恕,中庸,智仁勇,仁义礼智信;忠孝慈悌

儒家 朱光潜 乐记 儒家思想 政刑 2025-10-02 16:31  6